高考结束后,“考家长”的阶段就开始了。“最近,我向朋友借了他的孩子去年填报志愿时的资料,先熟悉一下,到正式填报时,也好有个数。”市民陈先生告诉记者,高考结束后,孩子就和要好的同学外出旅游了,而他却一直没闲着,翻阅了很多填报高考志愿的资料。
“不看不知道,看了之后才发现,填报志愿还是有不少讲究的,如果准备工作做得不好,很可能影响孩子的前途。”陈先生说,虽然他研究了很长时间,但是还是觉得抓不住重点。
那么,考生家长应该如何做好准备工作呢?对此,市招办负责人表示,考生和家长在填报高考志愿前至少应该了解有关招生政策和招生形势等方面的信息。具体来说,考生和家长可以重点关注五个方面。
关注点一:当年的招生形势
分析:了解当年的招生形势有助于考生和家长从整体上把握填报志愿的原则和方向,避免主观臆断。招生形势包括今年我省招生改革的重大举措、政策调整、新的管理办法、全省各科类的报考人数、各批次各科类的招生计划数、录取比例等信息。
举例:今年,1515所高等院校计划在我省招生392521人,其中招收统考生计划382866人,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单独招生9655人。统招计划中,本科204119人,占53.31%,专科178747人,占46.69%,本科计划所占比重比去年上升2.61%。与去年相比,我省本科招生总数与去年基本持平,加上今年我省考生报考总数减少25000人、录取期间高校投放我省的预留计划,今年我省考生本科的录取机会将高于往年。此外,目前,我省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单独招生、保送生及其他提前单独招生已录取考生11000余人。
分析: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首先要了解我省今年的招生政策和有关规定,特别是与填报志愿密切相关的政策和规定。比如我省录取批次的划分、录取办法、优先录取照顾政策、录取程序、各批次投档办法、高考体检(军校军检、公安现役院校军检、公安院校体检)指导意见等。
举例:对于志愿报考军事类院校的考生,需要注意,在高考成绩公布后,凡成绩达到本科第二批省控线、有意报考军事院校[含预备军官学员(2011年以前为军事院校无军籍学员)、国防生,下同]的考生,自行决定是否参加政审、面试和军检。6月25日~27日,各县(市、区)人民武装部会同公安部门对拟报考军校的考生进行政治考核,作出考核结论。6月27日~30日,考生需持本人身份证、准考证、高考成绩单等到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南京第29中学,地址:南京市鼓楼区龙江小区蓝天园23号),参加由省军区组织的报名、面试和军检。
分析:招生章程是高校对该校招生政策、招生方案、招生计划和录取规则等方面的介绍,内容包括高校的地理位置、校区、历史沿革、院系和专业设置、学科特点、办学性质、师资水平、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规模、奖(贷、助)学金设置等情况。考生和家长应找到所报考院校的招生章程和招生简章,了解报考院校各方面情况。各高校的招生章程可登录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查询。
举例:今年南京大学的招生章程中,针对江苏考生有特别的规定:学业水平测试两门选测科目等级最低要求为A、A,必测科目等级及综合素质评价必须达到江苏省规定的填报本科院校志愿的要求;进档考生按分数优先安排专业,若考生两门选测科目等级均达到A则加3分参与专业排序。专业(专业类)录取设定分数级差,级差分为2、1、1、0分(江苏省为1、1、1、0分)。
分析:考生和家长要注意研究近年来我省各批次分数线和各院校在我省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人数、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和平均分等信息。了解以上信息,有助于考生和家长分析各高校的录取情况。
另外,相关科目的高考成绩也需要关注,也就是与考生拟填报志愿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的高考科目。相关科目成绩优秀,有助于所报专业的录取。反之,所填报专业的录取机会就会减少。各高校在招生录取过程中,根据不同的专业,会对高考相应科目的成绩做一定要求。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考生和家长也要注意寻找、研究这方面的资料和信息。
举例:2011年,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为:本一:文科343分,理科345分。本二:文科319分,理科320分。提前批专科(文)314分,提前批专科(理)315分。而当年南京大学文科录取最低分为377分,最高分为394分,理科录取最低分为385分,最高分为410分。
分析:在填报志愿前,考生和家长要搞清所填报的院校是重点院校还是一般院校,是部属院校还是地方院校,是本科院校还是专科院校,是公办院校还是民办院校,院校及专业将来的就业情况等。不同的院校和专业在就业机会方面有一定的差异。考生和家长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如果能了解院校和专业近几年的就业形势,可能更有助于填报志愿。
举例:江苏省内教育部直属院校河海大学,该校本科就业率一直很好,稳定在96%以上,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出国、升学进一步深造的占30%以上。直接就业的学生在沿海开放城市工作的约占70%,大多从事科研、设计、教学、管理等工作。其中,该校最好的专业是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两个学科。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一直保持供不应求的良好势头,多年来,供需比均在1:3以上,其中进入国家级设计院以及各省(自治区、市)设计院的毕业生占就业人数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