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网站 :
桂林家教

桂林人才家教网(微信号:rencaijiajiao)服务项目:小学到高中任何科目、书法、钢琴、美术(素描、国画、油画等)、韩日语、拉丁、交际舞、古筝、琵琶、声乐、棋类、篮球、软件(平面、3D、编程等)等!

 
新高考改革“哑火”?中学配套跟不上
请家教热线:
18577373235 王老师
   
 
新浪教育汇总全国新高考各项政策,为广大政策研究者、考生、家长提供参考。新高考资讯第一时间发布,改革政策权威专家详解,聚焦新高考改革,看这一个专题就够了。
本应于2018年秋季在全国大面积启动的
本应于2018年秋季在全国大面积启动的
本应于2018年秋季在全国大面积启动的新高考改革“哑火”了。
安徽省已确定今年暂不实施,河南某论坛也出现官方(洛阳市教育局)回复:关于新高考,上级政策暂未明确。教育界有声音称,今年计划推行新高考的省份中,近一半会放缓改革的推进。
四川省,是否实施新高考改革仍悬而未决,但从各方信息推断,四川新高考改革暂缓几成定局。四川某高中校长透露,接到上面通知,四川新高考改革确定推迟,但具体什么时候实施,暂未明确。
新高考改革怎么了?
对于新高考改革的延迟,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是“务实之举、理性选择”。
《中学生职业规划教程》编委会副主任、新高考专家田志友则直言:目前采用的“3+3模式”我认为是有问题的。
目前:“3+3”模式受质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的课打死也不选,有的课一窝蜂都选
打死也不选的,首先是物理。
打死也不选的,首先是物理。
物理遇冷始料未及
选考科目的等级赋分制比的是排名,而不是分数。同样的规则赋分,考生在不同学科排名相同,成绩则相同。
物理难度本身较大,大家普遍认为选考物理的都是学霸。等级赋分制规则下,相较在物理组与学霸们赛跑而言,在其他“赛道”上与普通学生赛跑显然更容易能拿到高分。因此,选考物理的人越来越少。
中国新闻周刊曾就此采访了首批试点的浙江高中。以杭州一所普通高中为例,高考改革前,全校有2/3的学生必修物理;高考改革后,选考物理的人数降到了不足50%。到了2017年新高三学生中,报考物理的人数下降到了33%,新高二更少,仅60人,占年级总人数的10%。
这种趋势在县级中学继续放大。
嘉兴市嘉善县某高中,2017年高三生中,在第一次选考成绩公布后,选考物理的人由130人减少为70人;高二生报考物理的就只剩下了5人。“我们学校物理成绩最好的学生,在全省只能排到8000到1万名,根本没有竞争优势,从学生到学校,当然都希望回避物理考试的竞争风险。”该校副校长说。
更可叹的是,由于该校选考物理只有5人,只需一名物理老师上课,其他物理老师只得转岗。
于是,选考科目保障机制出现了,当特定选考科目考试人数低于保障基数时,以保障基数为准,从高到低进行等级赋分;大于保障基数时,则以实际参考人数为准。
最先建立保障机制的就是物理,浙江这一保障基数为6.5万。
简单来说,即:
(1)如果有7万人(大于6.5万)选考物理,那么会有700个(7万的百分之一)满分。
(2)如果有6.5万人(等于6.5万)选物理,那么会产生650个(6.5万的百分之一)100分。
(3)而如果只有1千人(极端情况,小于6.5万人)选物理,那么还是会有650人(以6.5万人为基数计算,自高往低赋分)拿一百分。
它的潜台词就是:选考物理,在赋分上不再吃亏。
下岗的是物理老师,忙死的是地理、政治老师
但这仅仅解决了物理遇冷难题。
选考科目的设置本意是给学生们更多选择权,选择的标准是“自己喜欢”。但现实情况是,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目标从来都是考出更高的分数、考上最好的大学。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学生很难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学校大概也不允许学生选。
先来看学生:
上海市政协委员施华曾走访浦东各中学,发现大多数学生确是按学科的难易程度来选课。文科相对简单,选择的同学多一些(选政治的偏少);理科中生物较简单,因此选生物的同学多。而较难的物理、化学选择的人数偏少,重点中学的学生相对多一些。很多中学教师戏称,十年后,中国无物理化学大师。
浙江嘉兴市的统计数据显示,学生选考地理的比例最高,达56.65%,第二高为政治,50.51%,因为这两科都比较容易考。报考物理的比例仅为倒数第二,37.22%。从高考总成绩来看,报考物理比例最低的一所学校,由于采取了“文多理少”的选考策略,98%以上的毕业生都被第一批次录取。(中国新闻周刊)
这样的经验势必会影响后续高中生的选择,容易考的科目选考比例越来越大,不容易考的科目选考比例则越来越少。
再看学校:
目前来看,或出于客观资源限制(教师资源)、或出于主观战略目标(学校高考成绩更好看)考虑,学校的普遍做法是,选择本校师资力量最强的某个科目,或者最容易获得高赋分的科目,将全部资源投入,集中强化训练,以获得高分。
集中力量办“大事”,长此以往,中学很有可能逐步演化为一个个“特色”鲜明的专科学校。
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认为,如此田忌赛马式的选考策略,实际上是遭遇了功利文化的算计。
高中生家长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新浪高考官方微信家长群。免费获取往届优秀家长经验、志愿填报技巧、考生心理辅导方法、考前营养搭配等第一手高考信息!陪孩子走好高考路。
2、20种选课组合,选课制无奈变成“套餐制”
“6选3”模式派生了多达20种选课组合,对于师资力量雄厚的高中,还能在教师资源和硬件上满足学生选课需求,但这样的高中毕竟是少数,对大多数的普通高中来说,教师、场地都是问题。
田志友直言:走班制不适合基层中学和中学生。
教师不够用
为保障35中选课模式(浙江为“7选3”,多了一门技术课),重点高中杭州二中为高中每年级平均配备了约60名教师。
但在多数普通中学,学校哪有那么多教师?有的乡镇和农村高中,一个年级也就200多名学生,能用多少教师?
另一个问题是教师结构的不平衡。地理、历史选的多,就需要补足大量的教师;物理、化学选的少,有的教师无课可上。
同时,每一届学生选课不同,可能会出现有些科目的选课人数突然大增、另一些则突然大减,学校显然也无法动态应对这些变化。
教室不够用
选课走班带来的另一个难题是教室不足。很多学校就算把办公室、图书馆等所有能用的空间都算上也无法满足需求。杭州二中原校长叶翠微介绍,实行新高考之后,学校的场地设施需要整体增加20%-30%。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刘清华测算,不论各高中每年实际选考某科目的学生规模大小,上海与浙江两地的高中,都需要行政班数量1.5倍的教室,以及6至7个科目教师的工作量增加一倍,才能保证教学安排。(中国新闻周刊)
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这种情况下,学校普遍的对应之策是,根据学校的师资、场地推出5-6个组合,再由学生进行选择。还有学校采取折中的办法,先按选课人数最多的两个科目设置班级,剩下一个科目实行走班制。
选课制变为了“套餐制”,选课改革价值大打折扣。
3、学生不会选课
“分数决定一切”在我国根深蒂固,学生、学校的一贯思维就是考高分,至于兴趣爱好、职业规划等统统都要等到考上大学以后再说。而且学生也习惯了被学校规划、被学校管理。
因此,学生普遍不知道也不关注自己的个性、兴趣培养以及人生规划。现在放开了,还真是不知道该怎么选!甚至有学生希望学校能直接给出选考意见。
在学校方面,新高考改革带来的一系列变化,如选课、综合素质评价、平行志愿或专业组志愿的填报,以及招生比重越来越大的自主招生、综合素质评价录取等,都需要学校推进生涯规划教育,并在师资、课程、实践等方面予以保证,而这些,很多学校,尤其是中西部不发达地区的高中显然没有做好准备。
除此之外,考试时间安排、综合素质评价等也频频遭受质疑。
4、学生:考得天昏地暗,考得快要吐血
新高考改革后,各科考试不再集中,本意是分散学生压力,实际上,却使学生在“刷题——考试——刷题——考试”的道路上疲于奔命。这在浙江尤为明显。
浙江的选考允许参加两次,相当于3门选考科目考两次、英语考两次、语文数学统最后一考,另外还有全部高中课程(13门)的学业水平测试。算一算,浙江考生高中三年要参加23次大考!
每门选考科目有2次考试机会,“一考定终身”是不再了,但实际执行过程中,为追求高分,学生普遍会选择考2次,这就导致学生不是在考试,就是在考试的路上,频繁冲刺。
在选考机会只有一次的上海,很多学校则会选择在某一学期集中攻克某一学科的选课,其余时间便是主攻语数外。上海闵行区某重点中学就曾发布行政命令,全体学生高二阶段必须选择生物、地理等级考试,到了高三只选一门课,更多时间则留给语数外。
听说还有学校走向极端,把高中三年分成三块:高一转学历史地理生物技术,高二专学物理化学英语,高三转学语文数学。原因很简单,一些暂时不考的科目,老师上了也没人听,岂不是白白浪费时间?
有学生抱怨,原来的一次冲刺变成了反复冲刺。为了赶进度,寒暑假提前上课,星期天加班加点,节假日完全取消,就像一列喘着粗气的老火车,日夜狂奔!还有铺天盖地的模拟考、周考、综合考、联考,考得天昏地暗、考的日月无光、考得学生快要吐血!
高中生家长可扫描下方二维码,加入新浪高考官方微信家长群。免费获取往届优秀家长经验、志愿填报技巧、考生心理辅导方法、考前营养搭配等第一手高考信息!陪孩子走好高考路。
5、综合素质评价体系遭争议
新高考改革后普遍实行“两依据一参考”,其中“一参考”就是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成为高考录取的重要参考,包括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学校根据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
网友对综合素质评价的争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一是由家庭能力差异、学校能力差异导致的学生表现差异。
民间有句话说:拼爹是拼钱、拼娘拼精力。试问,有多少孩子够的上拼爹?又有多少妈妈能够全身心投入孩子的教育陪护之中?
市场上的兴趣班、特长班动辄以万元起步,表现为多才多艺、爱好广泛的素质教育不仅需有强大的财力支撑,还要有妈妈的全心陪护。但偏远地区,甚至普通地区,先不说家庭能不能负担得起,就连合格、品质好的培训班怕是都难找。
学校差异更不必说,好的学校不仅师资、硬件配备好,还有种类丰富的选修课、兴趣班(有重点高中选修课多达300多门,组建近百个校园社团),各种级别的竞赛比赛机会也会比普通学校的学生多(当然学费也要贵得多)。
这让普通家庭、普通学校的学生拿什么去跟大城市、重点中学的学生争?难道靠天赋?
从这方面来说,这样的做法不仅未能提高公平性,而且还在不断扩大学生之间的差距。
另一个原因是,综合素质评价由学校记录,自主权全掌握在高中学校手中。
综合素质评价本就没有硬性标准,评价高低弹性之大让不少人产生“黑幕”疑虑。如何保证学校评价的客观公正、是否有配套的严密的监管措施更是亟待解决。
6、新高考无药可解吗?
《中学生职业规划教程》编委会副主任、新高考专家田志友认为“3+3”模式应改为“3+1+2”或“3+2+1”模式。
“3+1+2”模式:三门必考科目语、数、外,各科满分150分;物理、历史两门科目中必选一门,满分100分;还有2门在化学、生物、地理、政治以及选剩下的物理(或历史)5门科目中选择,各科满分100分。它与“3+3”模式的区别就是,增加了一门必选课,即历史或物理。
“3+2+1”模式:“3”指语文、数学、外语三门必考科目,各科满分150分;“2”,指“物理化学”、“历史政治”两个小组合,考生选择其中一个小组合,每门科目100分;“1”,指在生物、地理和选择小组合以外的两门或“历史政治”或“物理化学”,共四门科目中任意选择一门,计100分。
田志友认为,这两种模式都比“3+3”模式更接地气,既解决了物理遇冷这类选课偏向问题,有限的选择也照顾了师资以及教室等硬件设施供应不足的普通中学。
对此,你怎么看?点击进入>>新浪教育新高考专题
新浪教育汇总全国新高考各项政策,为广大政策研究者、考生、家长提供参考。新高考资讯第一时间发布,改革政策权威专家详解,聚焦新高考改革,看这一个专题就够了。


上一篇: 新高考选科:物理化学是名校专业目录大热门   下一篇: 浙江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两年有效:复读难度增大

 
 请家教注意事项
 家长眼中好教师标准
 家长该不该请家教
 名师指导:五个步骤 ...
 选书不当的教训,家 ...
 少儿学习英语应避免 ...
   中小学课程类
 语文 数学 英语 化学 物理 奥数
   语言外语类
 韩语 德语 法语 日语 汉语 俄语
   音乐艺术类
 钢琴 小提琴 电子琴 萨克斯 吉他
 大提琴 打击乐 单簧管 古筝 美术
   体育益智类
 网球 羽毛球 乒乓 围棋 国际象棋
   服务以下地区

   包揽名校师资

广西师范大学
桂林电子科技大
桂林理工大学
桂林医学院
桂林空军学院
桂林航天工业
桂林师专
桂林旅游学校
广西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工学院
广西医科大学

   
 
桂林家教

2003-2016 版权所有 桂林市秀峰区桂林人才家教网
家教中心总部:桂林市中山中路金马大厦4单元602-桂林家教网
电话:18577373235  E-mail:2466721795@QQ.com
客服QQ:2466721795    客服微信:rencaijiajiao   家教QQ群:516692604 法律顾问:张章
贵ICP备07115623号 工商注册号3305423132856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