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初中英语家教 http://www.0773teach.com/teacher.asp?kemu=初三英语
大“家规”
1.不准夜不归宿;
2.不准参加学校的小组娱乐流动;
3.不准参加校园演出;
4.不准诉苦没有参加校园演出;
5.不准看电视或玩电子游戏;
6.不准擅自抉择课外流动;
7.不准有科目低于A; 8.不准训练钢琴及小提琴以外的乐器。
9.除了体育与话剧外,其他科目不准拿不到第一;
“虎妈”档案
蔡美儿是菲律宾华裔,自小随爸爸妈妈到美国,先后在哈佛大学获得文学学士(1984年) 与法学博士(1987年),2002年出版《燃烧的世界———自由经济与民主的输出怎样繁衍种族仇恨与全球不安》,2007年出版《帝国时代:超级强国怎样成为世界主宰及失败的原因》,目前是耶鲁大学法学院教授。她生于1962年,属虎。蔡美儿在文章中解释道,“虎”被以为是气力与权力的象征,能激起敬畏与尊重。作为“虎妈”,她以为自己应在小孩们的日常流动中掌握绝对的权力,并要求她们任何时候都要遵循严格的尺度。
最近,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题为“为何中国妈妈更胜一筹?”的文章引起关怀,文章作者蔡美儿(Amy Chua)迅速成为英美媒体追逐专访的焦点人物,她的教育办法轰动了美国教育界,目前讨论跟着她登上《时代》周刊封面而达到了一个新热潮。
当宽松、独立、以鼓舞为主的“美式教育”不断为美国社会培育出众多青年精英,并且为全世界所学习采纳时,一名华裔妈妈却在美国继承坚持“中式教育”,并且在一定意义上也取得了某种中国式的成功。这让众多美国妈妈纷纷把目光转向中国,开始反省美国的家庭教育观。 然而,蔡美儿主张对子女高要求的中国“悍母”式教育办法,在英美社会引起强烈反响与讨论。有人以为这种教育方式解释了为何中国小孩的成绩相对来说比较优秀,但也有人以为这对小孩来说过于严苛甚至极端,令人难以接受。
蔡美儿是华裔第二代美国移民,目前是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的教授。《华尔街日报》刊登蔡美儿的文章是其新作《虎妈战歌》的节选部门。她因此获得“虎妈”的昵称。 蔡美儿绝不避讳地倡导她那几乎与主流“美式价值观”背道而驰的教育理念。根据她在《华尔街日报》上的书摘,她的观点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虎妈”列出的“家规”,包括不得夜不归宿、不得参加集体游戏流动、不得自己抉择课外流动、不得看电视或玩电脑游戏、成绩必需拿A,除体育与戏剧外其他科目的学习成绩必需排第一等。当小孩没有按照要求去做时,“虎妈”甚至直接出口骂“垃圾”。
学术成绩非常枢纽
所谓“养不教,父之过”。蔡美儿以为,在大部门“中国妈妈”眼里,小孩读书成绩怎样,直接反映了爸爸妈妈的教育是否成功。换句话说,小孩在学校里拿“全A”不仅对小孩本身枢纽,小孩的学术成绩对爸爸妈妈也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承认。而在一项针对近100名美国妈妈的调查中,却有接近70%的“西方妈妈”以为,“过分夸大学术上的成功对小孩没有好处”。她还引述一项研究称,中国家长天天要花比西方家长多十倍的时间在小孩的作业上,相反,西方的小孩就只知道成天参加各种体育流动。部分城市出现“在家读书”情形 激发早教反思 前途比自尊心更枢纽
在小孩眼前,中国爸爸妈妈的“权力”仿佛远比西方爸爸妈妈大得多。比拟之下,西方爸爸妈妈即使在批评小孩时也只能拐弯抹角,以鼓舞替换打骂。蔡美儿说,“中国妈妈”比“西方妈妈”更不能容忍小孩出错,并不仅仅由于她们信仰“困难教育”,而是从根本上,两者的思维方式就存在不同。她举例说,当小孩测试得B的时候,“西方妈妈”不仅不会当面呵斥小孩,还会暗里联系学校看测试、课程是否对劲,而“中国妈妈”则赶快给小孩补课(对学校与教师的绝对信任,也是“中国妈妈”的特征之一)。在她的文章中,蔡美儿还略带不解地说道,“西方妈妈老是对自己小孩的自尊心小心翼翼。但作为爸爸妈妈,最能损害小孩自尊心的行为岂非不是让他们随便抛却么?”
逼迫小孩理所虽然
恨铁不成钢的中国家长,长久以来总给人留下“逼迫小孩”的印象。但蔡美儿以为逼迫是理所虽然的。她写道,要做好任何事情就需要努力,但小孩通常不会主动去努力,这就是为何家长要“凌驾于小孩的抉择之上”。她又增补,当小孩们徐徐把一件事情做好时(无论是学数学、弹钢琴仍是跳芭蕾),他们也会因获得越来越多的赞赏与肯定而变得自信起来,并且徐徐爱上做他们从前讨厌做的事,变无趣为有趣。蔡美儿解释说,按照这种办法,慢慢地小孩们就会自觉地做某件事,而不再要依赖爸爸妈妈逼迫他们。
上一篇:
父母应把禁止改成疏导
下一篇:
家长当好孩子的情绪开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