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启用前 试卷类型:B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共14页,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试卷类型B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3.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答案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来源:学科网]
选择题 共21题,每小题6分,共126分。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 1 12 16 31 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沸点: B.熔点:
C.酸性: C.碱性:
难易程度:
参考答案:B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
B.将SO2通入 溶液可生成 沉淀
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难易程度:
参考答案:B
8.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铜屑加入 溶液中: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
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
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
难易程度:
参考答案:D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醋酸溶液的 ,将此溶液稀释1倍后,溶液的 ,则
B.在滴有酚酞溶液的氨水里,加入 至溶液恰好无色,则此时溶液的
C. 盐酸的 , 盐酸的
D.若1mL 的盐酸与100mL 溶液混合后,溶液的 则 溶液的
难易程度:
参考答案:C
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点极由有机光敏燃料(S)涂覆在 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激发态)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A.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电池工作时, 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C.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D.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 和 的浓度不会减少
难易程度:
参考答案:A
11.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A.①④ B.③④ C.②③ D.①②
难易程度:
参考答案:C
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A.1:2 B.2:3 C.3:1 D.5:3
难易程度:
参考答案:A
13.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B.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C.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
D.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难易程度:
参考答案:D
非选择题 共13题,共174分
27.(15分)
在溶液中,反映 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 、 及 。反映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_________;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度为____________;
(3)该反应的 _________0,判断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度率:[来源:学#科#网]
实验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难易程度:
参考答案:
(1)②改变条件:使用了催化剂,理由:②与①最终达到的平衡状态一致,只是②达平衡所需的时间比①要短一些;
③改变条件:升高温度,理由:由于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压强对该反应的速率无影响,且达平衡时③所需的时间比①要短一些;即反应速率比①要快,且③与①平衡状态不同,只能是在①基础上升高温度;
(2)40% 0.060mol/L
(3)> 由(1)中分析可知,③在①基础上升高温度,由图可知③中A转化率增 大,即升高温度后,平衡正向移动,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0;
(4)0.0133mol/L·min 0 .0106 mol/L·min
28.(15分)
有A、B、C、D、E和F六瓶无色溶液,他们都是中学化学中常用的无机试剂。纯E为无色油状液体;B、C、D和F是盐溶液,且他们的阴离子均不同。现进行如下实验:
①A有刺激性气味,用沾有浓盐酸的玻璃棒接近A时产生白色烟雾;
②将A分别加入其它五中溶液中,只有D、F中有沉淀产生;继续加入过量A时,D中沉淀无变化,F中沉淀完全溶解;
③将B分别加入C、D、E、F中,C、D、F中产生沉淀,E中有无色、无味气体逸出;
④将C分别加入D、E、F中,均有沉淀生成,再加入稀HNO3,沉淀均不溶。
根据上述实验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 能确定溶液是(写出溶液标号与相应溶质的化学式):
(2) 不能确定的溶液,写出其标号、溶质可能的化学式及进一步鉴别的方法:
难易程度:
参考答案:
29.(15分)
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有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答题卡上的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 管及尾气处理不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流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在答题卡上填写该表
仪器符号 |
仪器中所加物质 |
作用 |
A |
石灰石、稀盐酸 |
石灰石与盐酸生成CO2 |
|
|
|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
(4)验证CO的方法是 。
难易程度:
参考答案:
(1)
(2)
仪器标号 |
仪器中所加物质 |
作用 |
A |
石灰石、稀盐酸 |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 |
B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
C |
浓硫酸 |
干燥CO2气体 |
D |
木炭 |
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 |
(3)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4)在(1)中的E装置后再依次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E)、澄清石灰水(F)、浓硫酸(G)的洗气瓶和盛有氧化铜粉末的反应管(H),进行该反应,若H在加热后黑色固体变红色则证明生成了CO
30.(15分)
有机化合物A~H的转换关系如下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链烃A有南链且只有一个官能团,其相对分子质量在65~75之间,1 mol A完全燃烧消耗7 mol氧气,则A的结构简式是 ,名称是 ;
(2)在特定催化剂作用下,A与等物质的量的H2反应生成E。由E转化为F的化学方程式是 ;
(3)G与金属钠反应能放出气体,由G转化为H的化学方程式是 ;
(4)①的反应类型是 ;③的反应类型是 ;
(5)链烃B是A的同分异构体,分子中的所有碳原子共平面,其催化氢化产物为正戊为烷,写出B所有可能的结构简式
(6)C也是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它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不考虑立体异构,则C的结构简式为 。
难易程度:
参考答案:
2010年高考全国卷Ⅰ理综全解析
6、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熔点:Si3N4>NaCl>SiI4 B、沸点:NH3>PH3>AsH3
C、酸性:HClO4>H2SO4>H3PO4 D、碱性:NaOH>Mg(OH)2>Al(OH)3
【答案】B
相对分子质量:AsH3>PH3,二者结构与性质都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则熔沸点越高,所以沸点:NH3>AsH3>PH3
10、右图是一种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示意图,电池的一个电极由有机光敏染料(S)涂覆在TiO2纳米晶体表面制成,另一电极由导电玻璃镀铂构成,电池中发生的反应为:
TiO2/S→TiO2/S*(激发态)
TiO2/S*→TiO2/S++e- [来源:学*科*网]
I3-+2e-→3I-
2TiO2/S++3I-→2TiO2/S+I3-
下列关于该电池叙述错误的是( )
A、电池工作时,I-离子在镀铂导电玻璃电极上放电
B、电池工作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电池的电解质溶液中I-和I3的浓度不会减少
D、电池中镀铂导电玻璃为正极
【答案】A
由图中电子流向可知,电池工作时,TiO2电极作负极(2TiO2/S++3I-→2TiO2/S+I3-),导 电玻璃作正极(I3-+2e-→3I-),所以A错误
11、下图表示4-溴环己烯所发生的4个不同反应。,其中,产物只含有一种官能团的反应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①反应产物中含有羧基和溴原子;②反应产物中官能团有羟基和溴原子;③反应产物中官能团只有碳碳双键;④反应产物中官能团只有溴原子
12、一定条件下磷与干燥氯气反应,若0.25g磷消耗掉314mL氯气(标准状况),则产物中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 )
A、3﹕1 B、5﹕3 C、2﹕3 D、1﹕2
【答案】A[来源:学科网]
n(P)/n(Cl)=3. 48,由十字交叉法得PCl3与PCl5的物质的量之比接近于3﹕1
13、下面关于SiO2晶体网状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最小的环上,有3个Si原子和3个O原子
B、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2
C、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
D、存在四面体结构单元,O处于中心,Si处于4个顶角
【答案】
SiO2晶体最小的环上有6个Si原子和6个O原子,最小的环上,Si和O原子数之比为1﹕1,正四面体的结构单元中,Si处于中心,O处于4个顶角
27,(15分)(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在溶液中,反应A+2B C分别在三种不同实验条件下进行,它们的起始浓度均为c(A)=0.100mol/L、c(B)=0.200mol/L及c(C)=0mol/L。反应物A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来源:Z,xx,k.Com]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与①比较,②和③分别仅改变一种反应条件。所改变的条件和判断的理由是:
② ;
③ ;
(2)实验②平衡时B的转化率为 ;实验③平衡时C的浓 度为 ;[来源:学科网ZXXK]
(3)该反应的△H 0;其判断理由是 ;
(4)该反应进行到4.0min时的平均反应速率:
实验②:v(B)= ;
实验③:v(C)= ;
【答案】
(1)②改变条件:使用了催化剂,理由:②与①最终达到的平衡状态一致,只是②达平衡所需的时间比①要短一些;
③改变条件:升高温度,理由:由于反应在溶液中进行,压强对该反应的速率无影响,且达平衡时③所需的时间比①要短一些;即反应速率比①要快,且③与①平衡状态不同,只能是在①基础上升高温度;
(2)40% 0.060mol/L
(3)> 由(1)中分析可知,③在①基础上升高温度,由图可知③中A转化率增 大,即升高温度后,平衡正向移动,所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H>0;
(4)0.0133mol/L·min 0 .0106 mol/L·min
29、(注意: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请设计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的实验。
(1)在下面方框中,A表示由长颈漏斗和锥形瓶组成的气体发生器,请在A后完成该反应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夹持装置、连接胶管及尾气处理部分不必画出,需要加热的仪器下方用△标出),按气体方向在每件仪器下方标出字母B、C……;其他可选用的仪器(数量不限)简易表示如下:
(2)根据方框中的装置图,填写下表
仪器标 号 |
仪器中所加物质 |
作用 |
A |
石灰石、稀盐酸 |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 |
|
|
|
(3)有人对气体发生器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改进后的优点是:
;
(4)验证CO的方法是
;
【答案】(1)
(2)
仪器标号 |
仪器中所加物质 |
作用 |
A |
石灰石、稀盐酸 |
石灰石与盐酸作用产生CO |
B |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
C |
浓硫酸 |
干燥CO2气体 |
D |
木炭 |
CO2在高温下与木炭反应生成CO |
(3)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4)在(1)中的E装置后再依次连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E)、澄清石灰水(F)、浓硫酸(G)的洗气瓶和盛有氧化铜粉末的反应管(H),进行该反应,若H在加热后黑色固体变红色则证明生成了CO
上一篇:
2017中考数学第一轮复习指导
下一篇:
2009年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全国Ⅰ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