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孩子心里有话不对爸妈说
7成的中小孩子心里话首选倾诉对象不是父母。日前,大型少儿心理咨询热线“知心姐姐”发布了最新调察讲述。最后显示,仅有26.73%的中小孩子会把父母作为心里话的首选倾诉对象,而把关系好的朋友与同学作为首选倾诉对象的中小孩子达半数。
青岛、长沙等全国10多个省市的两万余名中小孩子接管了调察。统计发现,心里话最想告诉父母的少儿比例,随着少儿年龄的增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小孩子中同意向父母倾诉的比例为34%,而中孩子同意向父母倾诉的比例大幅下降到18%。资深解读认为,这一状况讲明少儿年龄越大对父母在精气上的需求程度越低,自主意识越强。
专家采用发放问卷、走访、座说等形式,在该市选取了430名中小孩子与1000余名爸爸妈妈作为对象,历时两个月开展了对家教情形的调研。日前出炉的调研最后显示,克拉玛依市中小孩子家教方面存在七大误区。 误区一:小孩是家庭的部门。在调研过程中,调研人员发现,在大部分家庭,小孩是这个家庭里的部门,有些甚至是绝对的部门,所有都为了小孩,所有都为了知足小孩的要求。仅从经济上剖析,此次调研中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37.7%,但小孩月均支出在500元至2000元的家庭占35.6%,小孩月均支出在3000元以上的家庭占到1.05%;多数小孩消费额占家庭总收的35%以上,有些甚至跨越50%。 误区二:不打不成才。在家庭里,因为各种原因,小孩挨爸爸妈妈的打不是什么新奇事。不少爸爸妈妈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这种情形在文化条理不高与失与的家庭中比不少见。此次调研数据显示,有9.6%的爸爸妈妈经常打小孩,有67.7%的爸爸妈妈偶 然忍不住打过小孩。据体味,克拉玛依市的未成年人犯罪集中表目 前“溺爱型”、“暴力型”家庭中。 误区三:冷峭让小孩压制。在较_多家庭里,小孩犯了错,爸爸妈妈一般采用不理不睬的模式来瞧待,有些甚至一个礼拜甚至十几天都不与小孩说话。这种情形以知识分子家庭居多。 在此次调研中,有35.6%的爸爸妈妈对小孩的错误行为采用过不理睬小孩的立场。有14.2%的小孩认为与爸爸妈妈存在代沟;有20.3%的小孩认为爸爸妈妈不自觉与其沟通;有31%的小孩渴望爸爸妈妈学会与子女沟通。 误区四:强制填鸭式教育添压力。为了爸爸妈妈的心愿,将并不喜爱跳舞与绘画的小孩送到“跳舞班”、“绘画班”去学习,在当下的家庭中是司空见惯的。爸爸妈妈为了让小孩之后“出人头地”,强迫小孩学习各种手艺。这种教育以爸爸妈妈小时刻得不到出众教育,无法实现自己年青时刻的理想,有“可惜”的家庭居多。 在此次调研中,有19.8%的小孩厌恶爸爸妈妈逼自己做不爱的事;有39.9%的小孩认为爸爸妈妈的期望给其造成了很大压力,这其中最小的小孩才9岁的年纪;有17%的小孩渴望爸爸妈妈给自己多一些自由空间。 >>不要七种不良家教 误区五:事事经办使小孩产生依靠。较_多爸爸妈妈认为,小孩只要学习成绩好就行,除了学习外事事都能经办。有些爸爸妈妈恨不得将与小孩日常生活有关的所有事情都替小孩做了,这样,小孩可以腾出更多的时候学习。一名中孩子说,爸爸妈妈最快乐的就是自己整个礼拜天都呆在房间里学习,不出去。不少小孩上了高中也不会洗衣物,即便这样,爸爸妈妈也不使他们做。 此次调研数据显示,有27.5%的爸爸妈妈经常教育小孩“你是小孩,家里的事不用你管,好勤学习是你的唯一使命”;有10.7%的爸爸妈妈对小孩身体上珍惜过多,精气上眷注较少。调察人员在调研中发现,自觉干家务或自我服务的小孩仅占23.6%与37.3%;自我服务xing劳动与家务活都不干的占62.9%。 误区六:千般袒护犯错的小孩。也许是出于爱小孩的原因,爸爸妈妈对于小孩的错误老是千般袒护,为小孩开脱。直面来自不要人的指正,爸爸妈妈不从自己小孩身上找原因,也不帮 忙小孩纠正错误。不少爸爸妈妈认为,小孩只要学习好,不违法,犯了什么错他们都可以谅解。 此次调研的数据显示,有6.2%的爸爸妈妈认为小时刻学文化,长大才学做人,相信“树大天 然直”;有8.6%的爸爸妈妈认为教育是学校的事,小孩长大就懂事了。还有一些爸爸妈妈忧虑小孩未来太软弱随 意吃亏,就给小孩灌输“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思惟。这以独生子女家庭居多。 误区七:父严母宠不一致。爸爸妈妈教育小孩的立场不一致,宽严尺度不一,致使爸爸妈妈一方管一方宠。这种情形多出目 前人人族的家庭及爸爸妈妈不能以身作则的家庭里。调研数据显示,有13.4%的孩子感到爸爸妈妈在教育小孩的过程中言行不一。有26.5%的爸爸妈妈在管教小孩的模式上与老人产生过分歧与抵触。 有关学者指出,家教的最终目的是让小孩脱离爸爸妈妈走向自力,成功修建自己未来的生活。而不少家庭存在着替小孩做本该由小孩自己完成的情形,这种教育模式除培育了小孩的依靠xing以外,没有任何可取之处。在这种教育下长大起来的小孩很难顺应社会,一旦进入社会,将很难找到自傲,更难以在社会上取得应有些成功。
上一篇:
让孩子自己选择要穿的衣服
下一篇:
怎样应对小孩的逆反心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