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家教网 http://www.0773teach.com/
从小到大,每个小孩都需要修正一个又一个缺点与毛病,遭遇小孩成长所带来的烦恼,你是润物细无声地暗示他的不足、给予必要的指导,苦口婆心地讲道理、锲而不舍地修正小孩身上的毛病,仍是火冒三丈、抉剔指责,将所有的愤怒都发泄到小孩身上?来看一看,批评分寸的掌握,最应回避的损害有哪些?
伤痕一:不该出手也出手—皮肉之苦最伤小孩自尊
5 岁的年纪的宣宣弹琴时表现出极大的随意性,教师讲过的准确指法、手型与要求在她的脑子里没有留下涓滴的印迹,仿佛从来就没有学过似的。
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遍又一遍地提醒外加切身示范,可宣宣摆出了一副分歧作的立场,在琴凳上扭来扭去,一会儿喝水、一会儿上厕所,没过两分钟又嚷嚷着累了要歇会儿。
错误批评:
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妈妈一巴掌挥了过去,宣宣的手背顿时就红了—说服教育进级为武力处罚。
留下的伤痕:
从根本上说,武力处罚不能解决任何题目,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承下去的学习半途搁浅;在爸爸妈妈的拳头下,小孩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轻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既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它的另一个直接后果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对待小孩,小孩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你与他附近的人—对暴力行为的模仿是轻而易举的。因为爸爸妈妈的坏榜样,小孩在独立面临自己与小朋友的冲突时,头脑中的第一反应就是“先下手为强”。
教育有方:
将批评进级为“战役”,那就是爸爸妈妈的不是了。小孩还没有形成自我评价体系,他们是通过成人尤其是爸爸妈妈对自己的评价来看待自身的。
而且,脆弱的内心特不要但愿得到爸爸妈妈的肯定,这能给小孩自信,也能使他们痛快地接受批评。批评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小孩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小孩的点滴成绩与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小孩看到自己的潜力,晋升自信。所以,妈妈此时不如用“赞美式的批评”办法,去发现小孩的点滴优点,先褒后批:“你的左手手型比右手的漂亮,左手三指比二指好看,这一遍强弱感到掌握得不错”,接着再提要求:“右手能不能也像左手那样漂亮,二指能不能往回勾一点,速度如果再放慢一点会更好。来,我们来试一试,我想宣宣一定没题目!”小孩需要在比较与实其实在的表扬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爸爸妈妈肯定了小孩的一点成绩,她会有决心信念纠正自己的九个错误;相反,爸爸妈妈对小孩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她非常可能会毫无心情保持自己的九个长处。
伤痕二:大喊大叫—失控的情绪难以给小孩准确的引导
陶陶天天都把家中弄得天翻地覆:玩具散落一地,画笔、画纸摊满了桌子,床上也堆着他的各种小玩意儿,自己最喜欢的书也十有八九到想看的时候不知道去哪了。
多次的提醒仍旧没能使陶陶有任何改观。 留下的伤痕:
不是你的嗓门越高就越能产生吹糠见米的成效,声调与结果往往成反比;并且大喊大叫使小孩涓滴感到不到尊严的存在,也把你的涵养呼啸得无影无踪。如果大人小孩都发脾气,批评非常有可能会进级为哭泣闹与打骂,教育的成效抵消为零。而且小孩非常快就会知道,妈妈嘴上说“扔掉”,可是呢,手上却没有真正“扔掉”,妈妈的威信也由此丧失。
错误批评:
屋内的一片散乱点燃了妈妈心中的怒火:“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从哪儿拿来的东西玩完了还放回哪儿去。你就是不长记性,你不收,看我全把它们扔掉!”说着假装把小孩最心爱的玩具扔了,接着是一阵急风暴雨般的叫嚷。
教育有方:
千万不要认为你的立场,包括表情、语气与目光无足轻重,只有好心就足够了;不肯在表达方式上花心思,小孩难以心服口服地接受批评。由于,有时候他们拒绝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爸爸妈妈的立场。
心平气与地批评小孩,有助于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也能达到批评的目的。所以,最好管住自己的脾气,让自己息怒。
收拾好自己的东西对小孩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养成的习惯,妈妈应对陶陶耐心一些。先与小孩一起收拾,能收好一件东西就鼓舞一下。小孩被妈妈的肯定激励着,会慢慢学会独立收拾整顿自己的物品。
伤痕三:喋喋不休—过滥的批评引来逆反
玟玟有一大盒子各种外形的小珠子,串起项链漂亮极了;但当她看到不要的小朋友拿着几个透明的围棋棋子充当“夜明珠”时,哭泣着喊着要,对方不给,她就把人家装“夜明珠”的小瓶子扔到地上……
错误批评:玟玟的举动让妈妈觉得非常没面子:“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你怎么就不明白呢?不能老是看着不要人的东西好,你家中的玩具还少吗?自己的东西扔在一边不玩,一看到不要人拿点什么就跟法宝似的,真没出息……下次再这样,我毫不再给你买任何玩具!”
留下的伤痕:
如斯絮叨、缺乏新鲜感的批评,不能给小孩大脑以显著的刺激,说得越多,小孩越会把这些话当成耳边风。
而且,不要看小孩小,对语言的领悟能力一点不差,“没出息”、“据有欲”一类不尊重小孩人格的话非常轻易引起他们内心的反感,明着或暗着与你对着干,身上的毛病非常可能会有增无减。
上一篇:
父母必读:十条家教戒律
下一篇:
妈妈给儿子最特别的礼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