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家教网http://www.0773teach.com/
前几天,一位带小孩到瑞思听讲的家长问我,“中国少儿语言教育到底落后美国多少年?”
这是一个无法定量回答的题目。这种差距体现在两国少儿语言教育的一个个细节当中。我仍旧清楚记得第一次作为正式教师走进美国小学教室时的情形:没有黑板、没有课本,小孩们坐在地上,姿态各异,不时还会有小孩自顾自的走出教室去厕所......近乎无序的课堂,让我一时无所适从。可是呢,,当你对美国少儿教育有更多的观察,就会发现小孩们都在课堂上动脑想、动手做,或者启齿说。而教师则更多的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没有成规的限制,小孩们的思维反倒更为发散开放,学习爱好也被大大的激发出来。而在中国,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在教师的带领下,小孩们反复的朗读、背诵书本上的范文例句,发言要先举手,如果一个小孩提出非常希奇的题目,甚至有可能被教师批评。

(美国“浸入式学科英语”教授教养法引入了互动白板、多媒体课件、情景式教授教养等多种高科技手段,这样营造出来的感性互动环境,更有利于小孩们激发爱好、接受知识与互动交流。)
从少儿阶段开始,整个中国基本教育的特点是进度快、难度高、知识点多。在同样的教授教养时间里,我国学校教的知识难于、多于美国,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中国的教育必然比美国的教育省略了一些东西。忽略的是什么?我以为,省略的是教师的启发,是小孩们独立思索、动手制作、交流合作的机会。在美国的小学,我曾经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给一年级的小孩们上了一次“北极南极”的自主研究课程。小家伙们在我精心预备的图书角中抉择自己喜欢的关于北极南极的图书,然后四个小朋友一组对所选图书进行研究,在我的指导下,先查配有丹青的词典,把学到的枢纽词做成一条条的纸条。再根据自己想说明的内容,把纸条粘在一起,组成句子,配上插图,最后订成一本本内容各异的小画册。然后两个班的同学各自拿着自己的作品,到对方的班里进行朗读展示,看到小孩们脸上自豪的表情,回忆自己小时候背课文时的痛苦……
对比之后不难发现,美国小学一个月的课程,海内可能只用1天就能完成。恰是因为进度快,讲授知识点多,海内教育基本省略了动手制作的全过程,因而我们的同学不会像美国同学那样尝试到成功,也不会体验到失败。而经历了独立学习思索、动手协作的过程,在美国学校中学到的原理,不只是书本上的抽象定义,而是包含着自己亲自经历与真实体验的糊口道理。
除了教授教养理念与细节上的差不要,中美两国少儿教育的差距还体现在高科技教授教养辅助手段的应用上。早在40年前,美国的“浸入式学科英语”教授教养法就引入了互动白板、多媒体课件、情景式教授教养等多种高科技手段,这样营造出来的感性互动环境,更有利于小孩们激发爱好、接受知识与互动交流。而直到现在,海内大多数少儿英语学校还停留在“书本+DVD幻灯”的时代,教授教养过程中难以实现逼真的互动情境——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以为,中国少儿语言教育、中国教辅产品的系统化与工业化落后美国40年!
上一篇:
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
下一篇:
如何评估孩子的英语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