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从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父母给儿童讲故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培养他们的想象力、记忆力、思维力、表演能力和创作能力,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培养和发展。
在学龄前时期培养儿童记忆力和想象力很重要。心理学通常认为人的大脑有4大功能:记忆、想象、理解和推理。没有记忆和想象就谈不上思维和发明创造,因此记忆力和想象力的培养和发展是我们开发大脑潜能的第一目标。
儿童时期以形象思维为主,当家长给儿童讲《金鱼和萤火虫》的故事时,他们就会在自己的想象中描绘蓝色的海洋、红色的珊瑚、绿色的海带,还有灯龙鱼点起五彩灯、海葵花儿朵朵开、龙虾跳起大刀舞、螃蟹跳着横走操、海龟笑的脖子歪、龙王坐着龙车……儿童正是这样一边听故事、一边自由地在自己的大脑中进行精巧别致的想象和构思。他们想象中的这些景象越鲜明,对故事的情节理解就越深刻。
如何给儿童讲故事呢?
1、首先家长以形象、生动、有感情的语言给儿童讲故事,引起儿童的学习兴趣和愿望,接着再进一步帮助他们熟悉人物。讲故事给儿童听,同儿童一起念儿歌,是儿童最快乐的时光,也是最能给他们带来亲情和安全感的时刻。
2、培养和发展儿童想象力的最好方法是在讲故事时,为他们准备一些图片、玩具和实物。可以边讲边让他们看图片,听模拟的声音,触摸有关的实物,这样童话故事就会在他们的大脑中形成一幅幅鲜明的图像,他们就会浮想联翩,使想象的触角伸得更深、更远。
3、让儿童边听故事边看书,或边听音乐,了解快乐和悲伤的心情。要知道,了解人的情感比获得知识更重要,这是非常重要的生活经验。因为儿童的脑细胞十分娇嫩,对感知的对象十分敏锐,只有当感知和思考对象是可以看得见、听得着或摸得着的形象时,才能正常工作。
儿童不仅喜欢听故事,他们也喜欢创作故事。当你给他们讲述一个非常优美的童话故事时,就会发现他们正跃跃欲试,给这个童话故事添加新的内容,这正是儿童创作的萌芽。只要引导得当,儿童就会创作出优美的童话来。
儿童时期是一个人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童话形象在儿童思维中有着巨大的影响。儿童在给周围世界增添各种自己幻想的形象、虚构这些形象的时候,不仅能发现美,而且还能发现真理。
爸爸妈妈通常会付出很多心血,买各种各样的故事书,甚至买很多音像教材给孩子讲故事。但是,孩子有时候并不一定如大人所愿,他们可能会对故事不感兴趣,很难安静地听故事。其实给孩子讲故事,是需要技巧的。 首先,要养成习惯。每天可以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场合,给孩子讲故事。比如在每天临睡前,为孩子讲一些睡前故事。早上孩子醒来的时候,父母可以在床上,给孩子讲故事。这样可以培养孩子听故事的习惯。一旦养成了习惯,就容易长期执行了。 第二,让讲故事的过程变得有趣。父母在讲故事的过程中,不要只是把这件事作为例行公务,语气枯燥、干巴巴地念课文。因为孩子虽然在听故事,他同时也在学习,如果能够同时调动他的各种学习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双手、大脑等,就会很好地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所以,在选择故事书的时候,最好选择那些图文并茂的。在开始阶段,以图画为主,色彩鲜艳,形式多样,会吸引孩子的注意。 第三,让孩子参与到讲故事的过程中。每次讲故事,都可以由孩子自己选择想听的故事。当孩子对于一个故事比较熟悉的时候,就可以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设计各种问题,鼓励孩子回答和参与,甚至发挥孩子的创造力来改写故事。 第四,故事要短。因为孩子的注意力需要训练和培养,所以最好先选一些短的故事,这样孩子就比较容易坚持。 第五,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父母的行为是最好的示范。父母自己就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在家里的各处都摆放一些书籍,父母每天都有固定的读书时间,这样会在无形之中对孩子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当孩子自己可以安静地读自己喜欢的故事书时,我们就可以说,您已经帮孩子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了。
父母怎样给宝宝讲故事
福建省金山幼儿园朱园长
每天睡觉前,爸爸妈妈除了给宝宝盖好被子、道声晚安,还能做些什么呢?可以给宝宝讲个故事。温馨的睡前故事,可以让宝宝张开想象的翅膀,在美妙的童话世界里尽情遨游,宝宝的智力、想象力、创造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发展起来。那怎样给宝宝讲故事呢?
案例分析:
多多的爸爸妈妈是一对网虫,晚饭刚吃完就坐到了电脑前,让多多自己在一边玩玩具。多多一个人玩了一会之后,觉得很没意思,就走到妈妈身边要求妈妈陪自己玩,可是妈妈的注意力都在电脑上,便把多多抱在怀里让其和自己一起浏览网页,慢慢地多多也迷上了电脑,每天晚上都要和妈妈一起玩电脑。 家里整天开着电视机、电脑,渐渐地,宝宝也对这些东西产生了兴趣,并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经常看电视、上网会对宝宝的成长发育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为看电视、上网通常是一种被动行为,没有办法促进宝宝思考分析能力的提高。因此,爸爸妈妈应关掉电视、电脑,每天在固定的时间陪宝宝阅读图书、玩玩具等,增进亲子感情。特别是在每天临睡前,爸爸妈妈可给宝宝将讲一个故事,这能让宝宝受益终生。 一、 睡前故事益处多 1.睡前故事是增强亲子感情的“黏合剂”。宝宝交流感情的需要比成人更加强烈,而睡前故事恰恰是满足这一需要的桥梁。在父母“讲”和宝宝“听”的过程中,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自然而然的加深了,宝宝得到了心理和精神上的满足,从而产生安全感。 2.睡前给宝宝故事,能让宝宝养成爱看书的习惯。阅读习惯的养成对宝宝一生的成长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他会在以后的人生中主动通过图书获取信息。 3.睡前故事能让宝宝理解新概念、记住新词汇。宝宝每听一次故事,他就会注意到新的细节,故事重复得越多,宝宝就越容易记住那些信息。当宝宝被睡前故事所感染、所激动的时候,说明他已经明白了故事的内容。 4.听故事可丰富知识、扩大视野。故事书中会有很多图画、颜色、图形,宝宝可以认识各种动物、事物、物体、人体的基本模型。 5.听故事可以锻炼宝宝分析和判断事物的能力。宝宝能从故事联系到生活中的事,自己来判断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 二、 故事挑选应注意 场景一:已经到了睡觉时间,可贝贝似乎仍有使不完的劲,精力充沛得让妈妈没法安生。妈妈想通过看书这种安静的活动让贝贝进入到睡觉的状态,于是妈妈拿起了《噼里啪啦系列丛书》中的《拉巴巴》这本书读给贝贝听,贝贝被故事中可爱的小动物吸引,笑得前仰后合,更是无心睡觉,反复要求妈妈读这本书给他听。 场景二:在书店里,宝宝自己挑了几本书让妈妈买。可妈妈却说“这本不好,上面都是图画,能学到什么东西呢?”“挑那本,你看得懂吗?”听了妈妈的话,宝宝要么对书失去了兴趣,要么大吵大闹,不达目的不罢休。
一本好看、耐读的书,不仅可以给宝宝提供生活需求,又可以满足宝宝的情感需要,还可以带着宝宝遨游、唤起他继续寻找书中乐趣的动力。因此,如何为宝宝选择图书变得十分关键。因宝宝识字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在为宝宝选择睡前故事的时候一定要慎重选择故事内容: 1.故事的主题符合宝宝已有的知识经验,宝宝凭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够理解读本主题,不需要父母给予过多的解释。 2.在情节上选择那些富有童趣的故事,有利于创造一个温馨的氛围,帮助宝宝入睡。 3.睡前故事不宜过长,尽可能一次能讲完。不要讲到最精彩的地方停下来,使宝宝余兴未尽,睡觉时仍在反复想着故事的情节,这样不利于宝宝入睡。 三、讲述故事有诀窍 不少父母会利用晚上睡觉前的一段时间给宝宝讲故事,这样做不仅可以对宝宝进行品德及行为习惯的教育,丰富宝宝的知识,又可以加深亲子间的感情。然而,有些父母在给宝宝讲故事的过程中信口开河,讲什么魔鬼、大灰狼的故事,还借此吓唬宝宝说:“赶快睡觉,要不然,大灰狼来抓你了……”,这样会给宝宝的心理造成负面影响。因此,给宝宝讲述睡前故事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激发宝宝听故事的兴趣。为了宝宝能集中注意而有兴趣地听故事,在讲述故事前,要先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气氛。选择舒适的阅读姿势,父母可以把宝宝抱在胸前,让宝宝不仅能享受到读书的乐趣,也能感受到父母浓浓的爱。此外,在开始阅读故事之前,父母可以通过一些过渡性的语言或活动让宝宝进入到阅读的状态,如问问宝宝“今天开心吗”、“想不想听故事”等作为开场白,与宝宝进行简短的谈话,激发他听故事的兴趣和愿望。 2.父母感情充沛、生动流畅并伴有体态语言讲述故事。为了表达好故事的内容,父母在讲故事时应充满感情,并努力把故事讲得生动、流畅,使宝宝随着故事情节的开展,与故事中的人物一起高兴、着急或难过。父母最好利用体态语言加以夸张、强化,例如:讲到弱小的动物时,父母可以用柔弱的声音;讲到凶狠的动物时,可以用粗哑雄厚的声音等。 3.有意重复,让宝宝在重复中感知语言。宝宝喜欢重复的东西,因为对于年龄较小的宝宝来说学会讲一个故事,一般要经过聆听、理解、记忆、复述四个阶段。当宝宝重复听同一个故事时,能在重复的过程中产生愉快感,增加兴趣获得成就感。因此,对于2-3岁左右的宝宝,父母不妨选择十几个精美、合适的故事反复给他讲,也可以让他跟着父母一起讲,让他反复模仿,加深记忆。 4.合理设计与故事相关的提问。故事讲完以后,为了帮助宝宝回忆故事情节,理解故事主题,父母可以提一些问题,让宝宝回答。很多父母在给宝宝讲故事时,存在自问自答的现象。因此,父母所提问的问题应该是宝宝经过动脑思考后可以回答的,而不是直接告诉他答案,避免让宝宝失去一个思考探索的机会,父母可以围绕故事的角色情节进行提问。 5.可以进行适度的改编、续编。父母可以根据当时需要或故事内容情况,引导宝宝适度将故事情节进行改编、续编,让宝宝进一步想象与思考,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读本内容,发展宝宝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上一篇:
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下一篇:
给高三家长说四句紧要的话
|